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简称“中国理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总结了近百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具有鲜明的科学理论品格。本版围绕这一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编者
与时俱进 扎根实践 源自人民
自信源于科学理论品格
理论品格是由理论的历史渊源、实践基础、创造主体、形成机制、思想内涵等赋予的理论属性,它决定着理论的生命力,是理论自信的关键因素。中国理论自信来源于许多方面,核心是其具有科学理论品格。
凝聚时代精神
中国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创新实践中形成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格。
中国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两种制度体系长期较量的条件下,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机制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吸收文明成果、抓住发展机遇、赢得竞争挑战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成果,都以宽阔视野、前瞻眼光、改革取向、进取精神回应时代课题、寻求前行之道。正因为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格,中国理论既敢于冲破落后思想观念束缚,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既勇于探索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中国国情、坚守基本制度;既善于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坚决抵制“西化”“分化”冲击,体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自信。
坚持实践第一
实践是理论之根基、科学之命脉,是理论自信的源头。中国理论既来自实践、运用于实践,又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贯通着实践第一的科学理论品格。
在理论发展根据上,中国理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既克服了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在理论创新动力上,中国理论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中提出和形成理论,根据实践的检验及时调整和完善理论,从而牢固建立在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基础上。从这样的理论中内生的自信,不是来自先验的构想、寻章摘句的“出处”,而是来自党和人民开创新事业的迫切需要、宝贵经验和成功实践,是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结晶。
站稳人民立场
理论自信最重要的依托和标志,是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信服和遵从。理论作为道路、制度的反映与指引,在根本上要回答“代表谁、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政治立场成为理论品格的一项基本元素。中国理论以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心声、促进人民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获得了充分的自信。
中国理论是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主体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利,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准则,站在人民立场上处理改革重大问题、谋划改革总体思路、制定改革政策举措。如同当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人民中获得了自信的源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从人民中获得了自信的源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广泛深入人心,根本就在于其思想的关注点、理论的着力点都在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在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复兴将达到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我国将成为一个什么发展水准的国家,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美好向往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幸福的近期愿景,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实现人民幸福的体制障碍,以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保障人民权利的制度基础,以全面从严治党顺应党心民心,中国理论将进一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指引中华民族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走向 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中国理论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理论结晶
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是1516年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挽救了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了中国。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信心十足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人民对中国理论的自信,建基于自己的历史和实践,也建基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空想社会主义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行了伟大构想;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在长达300多年里人类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和途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逐步为广大工人、群众所接受。19世纪70年代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工人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也由西欧扩展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希望,他们翻译、研究、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决国家和人民的现实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
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再次显示了改变世界的强大威力。中国革命既没有照搬西方“民主革命”模式,也与俄国革命不完全相同,而是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大国,在革命中建立的国家政权是基础更加广泛尤其是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显而易见,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创造的革命经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有机结合产生的中国革命理论,不但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而且对亚非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本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社会主义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与中国革命理论产生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走向复兴的中流砥柱。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后,面临的新问题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在小农占人口多数的俄国首先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并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思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29年斯大林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另一种思路,也就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虽然适应了当时苏联的生存与发展,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在总结包括“苏联模式”在内的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我国改革开放后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一国两制”理论等;并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设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正是由于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成功开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不仅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严重冲击,而且成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国在理论和实践上成功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乎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问题,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才以中国理论和实践为借鉴,探索适合本国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中国首先成功开创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理论上的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理论升华了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 追求、独特发展理念、治国理政智慧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当代凝聚
一般来说,新理论的产生需具备三个条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理论创造。中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是这样,它具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正是这一历史渊源,为中国理论自信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一重要论述虽然指的是中国道路,但同样适用于中国理论。因为中国理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中的一个方面,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反映,从理论上把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的内容包含在其内。
中国理论寄托着中华民族从久远年代起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寻。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源远流长、连绵不绝。中华民族从久远年代起,就一直在憧憬和追寻着富裕和谐的理想社会,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礼记》中有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体现着农耕文明中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想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都包含对“等贵贱,均贫富”的渴望。康有为撰写的《大同书》,吸取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作了详细描写。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和追求。由此也可说明,为什么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旨归的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后,能够迅速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我们不割断历史就能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其理论成果体现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追求。
中国理论体现着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独特道路和基本特征。中国理论是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对于中国理论的民族特色,可从中华文明的特质中去把握。中华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民族特色。它是中国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并推进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凝聚和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一古老文明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虽然其历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走过的道路也充满着曲折和艰辛,但是这条文明之路走通了。这条道路和这个文明,深深地打上了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奋斗的历史印记:不论是“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构成,还是“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以及“重仁爱、讲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等,都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独有特征。而所有这些,经过历史的传承都已融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反映为中国理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理论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理论中的许多思想均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又在中国理论中得到新的升华。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我国先人非常重视国家治理,历朝历代都注意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智慧。毛泽东同志善于结合现实来阐释古老智慧,用“实事求是”这一古语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成为典范之举。邓小平同志用“小康社会”来标志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精准而符合民族认同。江泽民同志运用古诗词来阐述廉政的道理,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中华智慧。习近平同志在阐述治国理政思想时,大量引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格言警句和思想理念,并使之上升到时代的高度。
在新的时代,中国理论将引领中国迈向光明的未来,续写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新篇章。中华文明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它具有顽强和充沛的生命力,不仅要在新的时代延续历史的生命,而且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新的辉煌。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苍劲有力,在迎接新的挑战中更加生机勃勃,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国理论作为这棵大树上最灿烂的新花,展现着古老大树新的风貌,也必将在这棵大树上结出自己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