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05浏览次数:4

  对贫困生的心理救助

  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介绍一些逆境成才,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启发、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生活的信念;不仅要在经济上给贫困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减轻因生活贫困所带来的压力,而且要在心理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

  1.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调查显示,在贫困大学生中,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失衡,可以随着诱发情境的消失或经过同学的帮助或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而恢复正常,只有少数人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疾病。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种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 :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学校首先应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知。

   第一,要让他们明白,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生所采取的救助措施都是善意的。这些救助措施虽然不能消除贫困现象,但决不带有一点歧视性。国家、社会和学校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贫困生。

  第二,要让他们懂得,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可改变的,而任何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都是有限的。贫困生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因此,贫困学生首先应正视贫困现实,要自信、自强、自立,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生活的动力。

  第三,学校应对贫困生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比如针对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开展以人际交往训练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通过采取强化的训练方式,让贫困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知识与技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成功交往的个性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还可以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贫困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贫困学生不仅能增加经济收益,而且能够增强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

  3.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渴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此学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贫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要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不仅能得到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第三,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这对所有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尤为重要。一个“比学习、比进步、比创造”的环境远比一个“比吃、比穿、比享受”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探析

   大学生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才对国家建设、民族振兴关系重大。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目前高校贫困学生约占20%左右、甚至更多,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特困生约占10%。由于家庭生活贫困,这些学生十分被动地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极大精神负担,有的因此陷入“心理贫困”当中,这已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所谓心理贫困,在这里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

  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不容乐观,心理疾患率已达20%以上,而这其中尤以贫困大学生为主。其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精神病性等,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由于贫困大学生复杂而又特殊的心理特征,他们通常会将这些问题深藏在心里而不愿让更多人所了解。换句话说,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是隐性的,通常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因而其危害性更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否则必将严重阻碍贫困大学生的成才成长

  。一、大学生心理贫困形成的重要因素

  1.经济生活压力 这是大学生心理贫困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有较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这对于那些只限于吃饱穿暖、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其次,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是靠亲友筹措、社会资助、助学贷款等途径来维系的。因此他们长期处于有形的巨大经济压力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将自我封闭起来,造成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

   2.学习压力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普遍存在着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习起点低(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等客观情况。进入大学后,由于经济原因,他们既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随身听、MP3、CD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甚至电脑等自学工具,又要在课余时间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勤工助学,就是说他们在学习上的投入比其他学生要少得多。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期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取高额奖学金以改变自身经济困境。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勤工助学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勤工助学的矛盾心理冲突中,而面临巨大的心理考验。一旦因勤工助学影响学习成绩时,这种矛盾冲突就会更加激烈。久而久之,这种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改变,甚至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3.人际交往压力 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而又思维活跃的群体,贫困大学生有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强烈的交往需要,他们渴望理解、期待沟通、追求友谊、甚至也尝试恋爱,希望过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然而由于整日忙于为生活、学习奔波,他们既无经济实力、也无时间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享受大学生活。

  其次,与普通学生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交友休闲,甚至艺术修养上的差异,常使贫困大学生相形见绌、自感寒酸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暗示。而时下大学校园不时泛起的各种消费热点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种种社会现实和贫困大学生的敏感自尊所引发的冲突,也加剧了他们人格与心理健康的负性变化。

  4.就业压力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就业也不例外。为了使自己将来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更有利位置,大学期间,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培训、考证、考研等等,以求增加自己就业竞争的筹码。这些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因此贫困大学生必须为此付出比普通学生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而巨大的债务负担又要求他们以毕业就业时必须找一个报酬相对较高的工作。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更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前景,他们往往表现出过多的忧虑,产生沮丧、悲观、消极等负性情绪,影响着他们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此外,家人的含辛茹苦、亲友社会各界的热心资助,在减轻他们求学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常使他们背上沉重的人情债,而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着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对策

  1.健全国家助学体系,减轻贫困大学生经济压力 经济贫困是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健全助学体系,最大程度上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为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习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特困生补助、勤工俭学、学费减免以及社会无偿资助等六个方面。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在关爱贫困生的同时,社会应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尽量减少对贫困生个体的追踪和曝光,淡化“贫困生”的字眼,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宽松环境,以减轻因资助而给他们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国外有些国家对贫困生的处理方法就值得借鉴:由一个独立于学校的专门部门负责贫困生的助学工作,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家长之间对谁是贫困生并不了解。学生在校是吃一样的饭,穿同样的校服,住同样的房,享受着同等的教育。这样一来,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个工作的安排问题,而实际效果对贫困学生的成长及学生间正常心理形成是相当有利的。

   2.加强学校管理育人功能,促进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因此,各高校除了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外,要发挥学校管理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以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

  其次,要通过传统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典型个案教育等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程度,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

  第三,指导贫困大学生通过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

  第四,加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训练,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通过门诊、电话、网络等途径开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对普查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贫困生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3.积极开展自我心理调适、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贫困大学生是心理贫困的主体,也是对其进行心理脱贫的关键。因此,贫困大学生要积极地开展自我心理调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从而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要认识到“贫穷”不是过错,更不是耻辱,把“贫困”当成不奋斗的借口才是大错特错!在大学生活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来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克服等、要、靠的消极依赖思想,积极开展自救自助活动,靠自己的双手挣得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提高自强自立意识,能自己克服的困难一定要自己克服。要在艰苦的个人奋斗历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藉此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在困境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题记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问渠哪得清如许?

  案例一:小许文文静静,眼帘低垂,两手放在膝间,诉说着自己的情况:“家庭贫困,我深知学习的机会来自不易。从初中到高中,我学习一直很游行,获得过很多赞誉,同学们认为我有学习的天赋。进入大学,我对大家说,我一定要拿一等奖学金,可谁知三等也没评上。现在当我在休息时间看书时,同学们就会说:“我好羡慕你!你好认真哟!”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话,我觉得他们似乎在说:“你真笨,付出了这么多时间,也没能拿到奖学金”。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太笨。我不敢想象将来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想起毕业我就害怕。” 分析:贫困不是你的错,把贫困看成是你学习的动力,很好。但过高的目标和期望,往往由于力所不及而屡屡碰壁,会使人丧失信心,转而变为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会瞧不起自己。 处方:首先,从“活在别人的眼睛里”解放出来,真正了解自己,合理定位,重建自信。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你可以对你的行为下断语,但不要对作为人的你下结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可以承认自己是一个有弱点的人,但切记:“瑕不掩瑜”。

  案例二:小琳:“我时常为平凡的出身,不富裕的家庭而感到自卑。贫困让我无法得到自己渴望且需要的许多东西:没钱买学习资料、书籍,学习之时,我时常感到心痛;没钱让我只能得到同学的馈赠,而我无法宴请他们;而身着破烂的衣服,更让我觉得自己成了众人眼中的叫花子;我受不了他们投来的看怪物一样的眼光。自卑让我觉得低人一截,不敢正视别人,不敢发表自己正确的见解,不敢和别人交流,更不敢和老师对话,人多的场合,我只能偷偷的逃离。自卑使我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得不到老师的赏识。由于自卑导致的这一切更让我自卑。 分析: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常常是变态的自卑。不敢和别人交流,不敢讲自己的心理话,完全不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就是唯恐别人瞧不起自己,就是变态的自卑。 人天生是需要与人交往的,无论是贫困的人还是富有的人。封闭自己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是“孤独、寂寞、空虚、恐惧”这就是人的心理负担,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你对自己的出身不满意,自己瞧不起自己。

   处方: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种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的以实现的倾向。之中倾向可以说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满足他所能满足的一切欲望。 人的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无权选择出身,有权选择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做自己的奴隶。 唯有心头活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关注:每年全国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贫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站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认为帮助贫困大学生脱贫,应当从源头上做起,使他们从心理上战胜贫困,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 目前,许多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站点。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包括一些媒体对高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和误解。认为心理咨询是为有心理问题的人开的,去做心理咨询是不光彩的事,并且把目光过多的投放在少数人极端的病例如自杀等个案上。全社会都应该更新观念:有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就想干旱的土地不等于沙漠。大学生自己也不应当回避心理问题,若遇到心理问题应及时做心理咨询,求助于心理医生。

   对贫困生自身来说,摆脱心理压力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有助于心理医生。

  〈二〉看书。多看一些关于心理健康乃人生修养的方面的书籍。有时与书交流是一个人抛却烦恼,沉淀自己的最好方式 。

  书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愿贫困学生朋友们能够从书中接纳自我,发现自我与人为善,勤奋好学,完善自我同时开放自我,打开心窗,让阳光透进来。

  

  

  湖北经济学院贫困生资助措施

  目前,我校已建立起由“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

  (一)奖、助学金

  1、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面向经济困难、生活俭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励名额由省教育厅分配。其中,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学年奖励4000元;省政府奖学金奖励额度待定。

   2、国家和省政府助学金。面向经济困难、生活俭朴、勤奋学习的学生发放。其中,国家助学金按学生人数的5%、每生每月150元、全年分10个月发放;省政府助学金按学生人数的8%、每生每月40元、全年分10个月发放。

   3、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教职员工捐赠而设立的各项奖学金。如“党员结对帮困”助学金等。

  (二)助学贷款 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力缴纳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的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程序及应提交的材料见《湖北经济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与管理细则》(鄂经院发[2005]138号);

  (三)勤工助学 凡学有余力、品质好、敬业精神强的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详见《湖北经济学院勤工助学活动管理办法》鄂经院发[2005]139号)。

  (四)困难补助  

  每学期开学后,按学生人数6%的比例评定发放特困补助; 因家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遭受严重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袭击,或本人病重住院或发生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而影响学习的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详见《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发放办法》鄂经院发[2005]140号)。)

  (五)学费减免 根据学校规定,烈士子女及孤儿,经调查核实,可酌情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 

  另可登陆学工在线(http://www.hbue.edu.cn/xsgzc/)进行查询。

  

  

  积极心态塑造美好未来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态。心态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未来。每个人都能把扎根于自己心灵中思想和态度转化成现实,不管这种思想和态度是什么。

  比如,我们能把贫穷的思想变成现实,也能把富裕的思想变成现实。有些人喜欢抱怨老天的不公,因为自己不够漂亮,或者自己不够富有,或者仅仅因为自己的指头不够修长。

  建议这样的人多想一想海伦.凯勒,难道你比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孩更不幸,更悲惨吗?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照样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曾经又两个囚犯从狱中向窗外望去,一个看到的是泥土班驳,一个看到的是星光万点。

  在同样的遭遇下,前者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绿色心态,看到的就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黑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人生又怎么能有意义,生活又怎么能美好呢?

  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我们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不要一味的审视生活怎样对待自己,而应该静下心来,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会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绪,做成任何不可能的事情。患得患失以及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自我感觉。在一个人的奋斗历程中,如果把握不好自己的心态,就会很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失败会给人生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也可以转化为有益的经验。在生活中,失败可以激励我们把各种计划制定的更加完善。

  比如,你正在实施一项减肥计划,在最初的两个月里,你平均每周能减轻两磅。可是后来情况又发生了改变,体重又反弹了一磅。这一小小的倒退是帮你完善减肥计划的重要一环,你会细心找出反弹的原因,然后改善计划,以后更加注意热量的摄取,自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的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重要的是要不被失败所困扰,因为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不能摆脱失败的影响,就会裹足不前,耽误了前进的步伐。一件事情的失败决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要知道失败只是暂时的受挫,不要把它当成是生死有关的问题。只有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任何失败、困难面前抬起高贵的头颅,才会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只进不退,才会塑造美好的未来。

  

  

  珍视自己 善待他人

  江光荣 博士生导师、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学士 硕士香港中文大学 心理辅导 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辅导研究所

  所长 江光荣教授于2006年3月16日应邀来到湖北经济学院为广大师生做了名为“珍视自己 善待他人”的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一日三省吾身”是正确还是错误?江教授以对孔子的话的评价做为开篇来告诉我们: 人不能老盯着自己,不要对自己有不合实际的要求。虽然我们不能老盯着自己,可是“自我”对一个人来说却是最重要的。江教授说“自我”是人的CPU。

  那么什么样的CPU才是健康的呢?

  1. 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要比实际情况好一点,但是不能太高。同时,幸福感要多一点,成就才可能多一点。

   2. 接纳自己不可改变的缺点。比如:长相、身高、家庭环境等

   3. 要善待自己,真正健康的人是喜欢自己的人。

  那么我们的自我又为什么会出问题呢?

  1. 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别人的评价,但往往我们又是特别注意几个人对我们的评价,所以如果这几个人的评价不正确的话,我们就 会对自己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通过别人的模糊的镜子认识自己。

  2. 我们长大后会因为以前别人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而忘了生活在改变,自己也在改变,就算自己以前真的是那样,但是现在也许已经改变了。即:长大后对一些错误意识的自我强化。

  当我们的自我出现问题后究竟能不能纠正呢?又该如何纠正呢?

  1. 放弃完美主义,没有缺点的人才是最大的缺点。

   2. 注意比较的对象,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不能太“自恋”也不能太“自卑”。

  3. 要通过比较多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不要用别人的片面之词来折磨自己。

  在讲座的最后江教授还对大学生的交友问题给了我们一些建议:

  1. 要有正确的态度,且知道别人不是你的工具。不要把自己的付出当作一种投资,从而奢求回报。

  2. 对朋友要真诚、坦率,显露自我。

  3. 要客观的了解别人。

  4. 主动关心别人的需要。

  5. 要做到同意的赞美,善意的批评。不要把什么都放在心里,要让别人知道。

  6. 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性,要不卑不亢。

  总之,要真正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急时的调节自我。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就要学会:真诚、理智、坦率、可靠。

  

  

  贫困生心理危机如何化解? 

  贫困生心理危机究竟能不能化解,又该怎样化解?专家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

  据了解,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这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活动。此外,针对“双困生”现象,许多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出了“对症”治疗的“药方”。

  他们认为,首先要全面准确掌握这些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也是帮助这些“双困生”打开心扉的好办法。

  例如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号召他们资助自己周围的困难对象,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资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

  同时学校还应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设立贫困学生奖励项目,表彰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

  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学生更光荣”的氛围。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尽管学校教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这些同学封闭心扉的外力,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还在个人。贫困学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要做到:

  1.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无需求全责备、作茧自缚。在选择适当目标完善自我的同时,还应看清自身的不足,努力改进,并保持愉悦的心情。

  2.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制定无法实现的目标,不为力所不及的事情苦恼,也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

  3.乐于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增进同学友谊、师生关系,更能使自己保持心理平衡。学生可以向好友诉说喜怒哀乐,或与辅导教师交流,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或紧张。

  

  

  如何克服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

  贫困生存在的种种不良心理个性,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贫困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进而妨碍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要矫正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个性必须坚持物质帮助与精神培养相结合,心理引导与自我调适相结合。

  1.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残酷的现实使贫困生都有一种早日摆脱经济窘况的渴望。“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此时正有可乘之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校要帮助贫困生分析困难,认识贫穷,真正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做到人穷志不穷。要让他们认识到贫穷并不是自己的过错、父母的无能,更不是命运的不济,而是有许多原因造成的。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甘于贫穷,不努力去改变贫穷,只要自己艰苦奋斗,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改变自己的状况。

   2.加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全人格 学校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培养其健全人格。

   ①帮助贫困生认识自我并接受自我,培养其自信心。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并接受自我,是树立贫困生自信心的前提和基础。要教育贫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内在长处。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抓住有利机遇,艰苦奋斗。

  ②对贫困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要让贫困生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相反—经受挫折和磨难后取得的成功,才具有更高更深远的价值。要明白挫折和磨难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挫折能给人以打击、带来痛苦、烦恼甚至是绝望,但挫折也能使人振奋,使人在磨炼中变得勇敢、坚毅、开阔与成熟。

  ③指导贫困生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贫困生处于生活的“逆境”当中,容易引起紧张、焦虑、忧郁等消极情绪反应,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教育贫困生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待暂时的困境,一旦内心出现矛盾、焦虑与忧郁等消极情绪时,能够科学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采用代偿作用、幽默作用、转移作用、宣泄作用、升华作用、合理化等积极有效的防卫机制进行自我调适。

  3.在物质上帮助贫困生,为他们排忧解难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都和贫困有关。因此,必要的物质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精神培养、心理引导和贫困生自我调适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建设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特困生补助和信用贷款制度;创设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开展正当的勤工助学活动;给少数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等等。同时,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要建立困难学生社会资助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

   4.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优化校园环境。 必须对大学生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各种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思想坚决大力抑制。

  一个校园,如果形成了“比学习、比道德、比创造”的氛围与环境,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贫困生是目前中国特有的现象,与中国现有的家庭资助上学的就学体系有很大关系。许多发达国家大学生上学的费用都是靠自己打工挣来的,与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收入无关。大学生自筹上学费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靠勤工助学上学的贫困生已经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